关于降脂药的2019市场分析

回复
divusun
网站管理员
帖子: 72
注册时间: 2024年 8月 18日 星期天 9:00 am

关于降脂药的2019市场分析

帖子 divusun »

做专业cso 关注医药科技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与机体代谢相关疾病的高血压,糖尿病等病人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二十左右。积极治疗高脂血症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降脂药物已经成为现代药物研究的重点。因此,降脂药市场的逐年扩大是大势所趋,其医药市场潜力巨大。

十年前,我国人口数量在十亿左右.据统计网络信息,我国心脑血管患者已超过1.8亿,患者人群已由50岁以上向30岁转移,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人数已达300万以上,占所有疾病死亡的40%以上,代谢紊乱并生的心脑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又因为本病早期可无自觉症状,一旦发现较难控制与治疗,所以又有“无形杀手”之称。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脂高糖给人生理产生一定的愉悦,人民膳食结构随着商业化发展,人们摄入的高蛋白、高胆固醇及高糖分食物越来越多,带来的高脂血症发病人群不断提升。专家估计,我国3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血脂偏高的比例约占10%~20%,十年前中国的高血脂患者高达9000万人(占当时总人口的一成左右)。十年前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高脂血症的年发病率为563/10万,患病率为7681/10万,其中需要尽快应用药物治疗和干预的约占总数的80%,病情较轻者可以先以饮食调节和改善生活方式为主。据此估计,我国十年前有高脂血症患者不少于7500万,而且这个数字正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在快速增长。
十年前约有3600万的患者在使用降脂药物。有46万冠心病病人需要进行控制血脂的治疗。此外,患有肥胖症、脂肪肝、糖尿病等症状的患者也因血脂偏高需要得到良好的控制。窃以为需要降脂调理总人口不少于20%.
同时,由于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和消费支付能力的提高,过度宣传的探讨式健身观念.使健康市场对降脂类产品的需求居高不下,因此降脂类产品面临着一个巨大的而且是日益增大的市场。
在全球销售排名第一和第二位的药品中全是降脂类药品,如此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国内外各中西药厂的进入。
  据西方医药行业协会权威人士预测:随着全球经济运行情况的普遍好转及人民生活水平的继续提高,今后患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数将会急剧上升。故降血脂药治疗药将继续占据世界畅销药物排名榜的主导地位,并以每年6%—10%的速度增长。由于我国医疗卫生条件的提高,人口寿命显著增加,高脂血症及与其相关的疾病发病率持续增加,对降脂类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降血脂类药物无疑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将成为世界及中国人21世纪医学界首要关注的课题。
  目前在市场销售的降脂类药品中,已形成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一类是以降低甘油三脂,胆固醇,他汀类药品为主的西药类药品。
羟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俗称他丁类药物,此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他汀类药物分为天然化合物(如洛伐他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美伐他汀)和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如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罗伐他汀)是最为经典和有效的降脂药物,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
另一类是中药成分为主的中药降脂药品。
在目前的市场上,降脂类药品多达200多种。另有预防性的保健品,含有降脂功能的各类进口、国产保健品更是多达1000多种。
在市场销量排名中西药降脂类药品占有极高的份额,达到80%以上,据悉,2008年国际市场上他汀类降脂药物总销售额合计约390亿美元,仅他汀类药物的销售额即占全球医药市场总销售额的5.5%。
其次是中药降脂类产品,占市场份额的15%,排名末位的是保健食品。


目前常用的降脂西药:
  1 他汀类
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即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是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即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为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调脂药物。由于这类药物的英文名称均含有“statin”,故常简称为他汀类。
  现已有5种他汀类药物可供临床选用:(1)洛伐他汀(lovastatin),常见药物有美降之、罗华宁、洛特、洛之特等,血脂康的主要成分也是洛伐他汀。(2)辛伐他汀(simvastatin),常见药物为舒降之、理舒达、京必舒新、泽之浩、苏之、辛可等。(3)普伐他汀(pravastatin),常用药有普拉固、美百乐镇。(4)氟伐他汀(fluvastatin),常见药有来适可。(5)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常见药为立普妥、阿乐。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药物。该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胃肠反应、头痛。与其他降脂药物合用时可能出现肌肉毒性。
  2 贝特类
贝特类药物的主要适应症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目前临床应用的贝特类药物,主要有环丙贝特、苯扎贝特、非诺贝特及吉非贝齐。据临床实践,这些药物可有效降低甘油三酯22%~43%,而降低TC仅为6%~15%,且有不同程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该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反应、恶心、腹泻,严重者可导致肝损害。

  3 烟酸类
烟酸类药物属B族维生素,当用量超过其作为维生素作用的剂量时,可有明显的降脂作用。该类药物的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除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I型高脂蛋白血症以外的任何类型高脂血症。但是,该药的速释制剂不良反应大,我们一般不单独应用。对于烟酸的降脂作用机制,目前医学界尚不十分明确。缓释制剂大大减少,主要为颜面潮红。
  4 胆酸螯合剂
这类药物也称为胆酸隔置剂。有考来烯胺(Cholestyramine),常用药物有降胆宁。该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反应、恶心、便秘或腹泻,肠梗阻或头痛等。
  5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此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肠道内饮食和胆汁中胆固醇的吸收,来达到降低血脂的目的。目前,该类药物上市很少。
  
6、属于中药西制药品:张晓东⋯利用红曲的提取物一醇溶性红曲红色素,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组织中脂蛋白酶mRNA和LD-LR-mRNA的表达,发现醇溶性红曲红色素通过上调肝组织中LPL-mRNA转录和肝组织中LDLR-Mr-NA转录而调节血脂水平,揭示血脂康调节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作用机制。


降脂药销售目前国际情况:
在国际医药市场上畅销的形形色色的降血脂药物中,他汀类居于领先地位,成为20世纪90年代开发最成功的医药产品之一。据悉,2008年国际市场上他汀类药物总销售额合计约390亿美元,仅他汀类药物的销售额即占全球医药市场总销售额的5.5%。
降脂药物国内市场的状况:
在2005年的辛伐他汀国内市场,中美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的舒降之(也就是国际市场上的Crestor)仍然占据绝对优势,拥有60%以上的份额。其次是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京必舒新,占有18%的市场份额。
  北京、上海、广州是国内的三大降脂药市场。2005年,北京、上海及广州三大降脂药市场的前四大畅销药一致,分别为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钠、非诺贝特和血脂康,但各品种的市场份额有所不同。
  在北京市场,辛伐他汀2005年的市场份额近60%,而此品在上海及广州的市场份额相差不多,都不到40%。普伐他汀钠、非诺贝特则都是在上海市场的份额最多,分别为接近30%、超过20%。相比之下,广州市场上的降脂药品种较多,上海较少(不到10种)。总体来看,三大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高脂血症中药治疗的药物机理和组方状况:
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人们发现具有降脂作用的中药有80多种,其中有以降胆固醇为主的蒲黄、泽泻等18种;有降甘油三酯为主的黄连、黄芩等4种;有降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大黄、何首乌等20多种。这些降脂中药所含的已知的有效成分有葛根素、山楂黄酮、银杏苦内酯、枸杞多糖、人参皂苷等。其降脂机制是减少外源性脂质的吸收(主要是指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减少内源性脂质的合成、促进脂质的转运和排泄,以及调节脂质代谢生物化学环节等。

笔者也观察到,目前中医除了镇肝熄风,活血化瘀,泻下祛瘀。有祛小肠火邪,清沥小便的辩证施治办法。

虽然一些单味中药或复方汤剂对降血脂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高脂血症是一种慢性病,多数需要守方长服,而汤剂的煎制、携带、服用均不方便,口感也不好,患者往往不能坚持。高脂血症病情是相对稳定的,方药不需频频加减变化,故治疗高脂血症不宜选用汤剂,而应将组方制成丸剂,现代工艺的片剂、胶囊等固体制剂或其他易服剂型,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强和巩固疗效。

中西降脂药药理的比较:
目前常用的降脂药物以化学药物为主,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胆酸螯合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多种。由于西药降脂药有恶心、腹胀、血清肝酶升高、皮肤血管扩张、糖耐量降低、糖尿病恶化、血尿酸增高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很多患者转而寻求中医药治疗。
在中医临床中,高脂血症常归属于胸痹、中风、眩晕、消渴、血瘀等病症范畴。常见症状表现为肥胖、肢麻、胸闷、心悸、眩晕、头痛、疲乏无力,舌质暗淡或有瘀点、苔白腻、脉弦滑等。治则应以健脾胃、调肝肾为主,而祛湿泄浊贯穿始终。中药的使用避免了他汀类药物的毒副作用。
中药用于治疗高脂血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并能使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头晕、头痛、胸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四肢欠温、脘腹胀满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无毒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

中药降脂药的目前市场的状况:
目前在市场销售的降脂类药品中,已形成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一类是以他汀类药品为主的西药类药品,另一类是中药成分为主的中药降脂药品。在目前的市场上,降脂类药品多达200多种。另有预防性的保健品,含有降脂功能的各类进口、国产保健品更是多达1000多种。在市场销量排名中西药降脂类药品占有极高的份额,达到80%以上,其次是中药降脂类产品,占市场份额的15%,排名末位的是保健食品。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与降脂类产品的消费习惯有直接的关系。
  一 目前降脂类产品市场是以医院为主,消费者的主要购买途径是医院,这就决定药品的销售远高于保健性食品。  
二 在中西药品的竞争中,由于西药产品具有疗效快,品牌效应高,介入市场早的优势,销量明显高于中药药品。
 三 中药降脂类药品,因传统中医无高血脂疾病,相关的中医疾病辩证属,气虚,肝郁,湿邪和瘀阻等中医传统辩证。目前中医中药在高血脂西医指标的辩证市场的销售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和一定固定的患者群。
降血脂中药的市场机会:
  1、针对目前降脂类药品主要销售渠道在医院的客观事实,我们也要顺应潮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这一渠道上。
2、目前降脂辩证的中药药品进入国家基本保险目录的品种较少。
3、根据中西药品的特点,积极宣传产品的特点,引导消费。西药降脂类药品不少患者在服用过程易引起肝功能受损,谷—丙转氨酶升高,尿素氮升高,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不利长期服用。
4、中药降脂类药品是采用天然植物药生产,具有无毒无副作用的明显特点,有利于患者长期服用,控制血脂反复升高。
5、笔者认为降血脂的治疗,首选中西医结合,先中西医联合,尽快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再辅以中药降脂类药品,补益中气,固肝肾阴气。长期预防性用药,使病情得到更好的、长期的、有效的、彻底的治疗。满足患者既治疗疾病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更有效控制血脂反复升高的需求。
6、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OTC市场正在逐步升温,尤以发达的大城市较为明显。要根据不同的市场选择不同的营销模式,适应市场、适应患者的消费习惯,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中药降血脂医药市场没有启动的原因浅析:
1、 市场对中医降血脂和现代医学理论的接轨性缺失。
2、 进入医院以后,中医在降血脂方面的直接效果不如西药。医生失去或无法建立使用此产品的信心。


综以上所述,对代谢紊乱所产生的的高血脂疾病,推荐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以上个人见解仅供商榷。

作者:楼征亮 cso协作电话13911771058
www.365yiyao.com
回复

回到 “西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