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黄芪提取液与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对照研究

回复
divusun
网站管理员
帖子: 1225
注册时间: 2021年 1月 14日 15:46

外用黄芪提取液与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对照研究

帖子 divusun »

作者:肖正华 陈定宇 梁伟 周倩 余绮玲 周峥 来源:INTERNET 打印本文 收藏到我摘 收藏到新浪
摘要:【摘要】 目的 探讨黄芪提取液对糖尿病足部溃疡的疗效。方法 在全身综合治疗基础上,观察黄芪提取液持续湿敷溃疡后肉芽生长及溃疡愈合时间。结果 (1)黄芪治疗组与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肉芽开始出现时间及溃疡愈合时间相近(P0。(2)黄芪治疗组与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截肢率和死亡率类似(P0。...

全文: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芪提取液对糖尿病足部溃疡的疗效。方法 在全身综合治疗基础上,观察黄芪提取液持续湿敷溃疡后肉芽生长及溃疡愈合时间。结果 (1)黄芪治疗组与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肉芽开始出现时间及溃疡愈合时间相近(P>0.05),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黄芪治疗组与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截肢率和死亡率类似(P>0.05),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芪提取液可促进糖尿病足部溃疡的愈合,提高溃疡的治愈率。
  Xiao Zhenghua,Chen Dingyu,Liang Wei,et al.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Guangzhou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Guangzhou51018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Huangqi for external application on diabetic foot ulcers.Methods On the basis of systematic treatment and local debridement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ulcers,the time of granulation arising(GT),the time of healing up(HT),the amputation rate and mortality were observed after using Huangqi for external application.Results (1)There were no difference of the GT and the HT between the Huangqi-treated group an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treated(P>0.05),but the GT and the HT in Huangqi-treated group and EGF-treated group were shorter significantly than normal-salt(control group)for external appliˉcation on diabetic foot ulcers(P<0.05or P<0.01);(2)There were no difference of the amputation rate and the mortality in Huangqi-treated group and EGF-treated group(P>0.05),and they were lower significantly than conˉ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Huangqi for external application is effective on diabetic foot ulcers.It can shorten the time of granulation arising and the time of healing up,and lower the amputation rate and mortality.
  Key words diabetic foot ulcer Huangqi EGF
  糖尿病足部溃疡是糖尿病 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致残、致死率很高。表皮生长因子用于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已取得一定效果,而黄芪是否也有类似的结果,则未见报道。现将我所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自1999年1月~2003年12月于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足部溃疡患者(按Wagnar分 [1] 1~4级)114例,按就诊时间及病情轻重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1.1.1 黄芪治疗组 42例,男19例,女23例,年龄(52.3±7.0)岁,糖尿病病程(5.6±3.2)年(ˉx±s,下同),糖尿病足部溃疡病程为(20.3±12.7)天,其中1级13例,2级12例,3级11例,4级6例。
1.1.2 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 43例,男21例,女22例,年龄(49.7±6.5)岁,糖尿病病程(5.4±2.8)年,糖尿病足部溃疡病程为(22.3±11.8)天,其中1级10例,2级14例,3级14例,4级5例。
1.1.3 对照组 29例,其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足部溃疡病程以及治疗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均与前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所有患者入院后先取溃疡局部分泌物或深部坏死组织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测患者双下肢动、静脉,以了解有无血管闭塞存在或狭窄的程度;患足X线照片以了解有无骨髓受累;发热患者当体温超过38.5℃时作血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2)在此基础上予全身综合治疗,包括积极抗菌消炎,前列腺素E 1 等改善循环,使用胰岛素注射使血糖尽可能正常,及其它对症和支持治疗。(3)溃疡局部处理:用外科手术或化学方法彻底清创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在此基础上,黄芪治疗组患者用黄芪提取液(每10ml相当于原药材20g)20~40ml外敷溃疡局部,每次持续2~3h,每日1~3次,视病情而定;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患者于溃疡部位予外喷表皮生长因子〔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98卫药准字(珠东大)S-01号〕,每次2~6喷,每日1~2次。对照组的足部溃疡处予生理盐水外敷,其余治疗方法同前两组。观察两组患者溃疡肉芽开始出现时间(GT)、溃疡愈合时间(HT),并统计两组的截肢率、病死率。
1.3 统计学方法 两组间均数的比较用t或t′检验,两组间百分率比较用χ 2 检验。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三组各项指标比较 见表1。黄芪治疗组、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及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足部溃疡病程、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治疗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各指标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
2.2 三组不同程度相应GT、HT比较 见表2。黄芪治疗组1级患者GT为(3.3±0.9)天,HT为(18.9±1.1)天;2级患者GT为(5.2±1.3)天,HT为(24.6±10.3)天;3级患者GT为(5.7±2.3)天,HT为(26.7±8.6)天;4级患者GT为(5.1±0.8)天,HT为(36.3±2.6)天;而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不同病情级别的GT和HT与黄芪治疗组相应病情级别的GT和HT非常接近,两组间相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
  表1 三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 (略)

  注:三组间各相应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表2 黄芪治疗组、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及对照组不同程度相应GT、HT比较(略)

  注:黄芪治疗组与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间不同程度病情患者GT与HT比较均P>0.05,黄芪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级患者GT与HT比较 ˇ P<0.05, ˇˇ P<0.01
2.3 三组截肢及死亡比较 见表3。黄芪治疗组42例中截肢或截趾的患者有6例,占14.3%,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43例中截肢或截趾的患者有8例,占18.6%;两组间百分 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 2 =0.289,0.5<P<0.75)。黄芪治疗组42例中死亡2例,占4.8%,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43例中死亡3例,占6.9%,两组间百分率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χ 2 =0.019,0.5<P<0.75);对照组29例中有15例截肢或截趾,占51.7%,死亡4例,占13.8%。与前两组比较,均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

  表3 黄芪治疗组、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及对照组截肢率、病死率的比较(略)
  注:(1)黄芪治疗组与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间截肢率与死亡率比较,均P>0.05;(2)对照组分别与黄芪治疗组与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截肢率、病死率比较,P<0.05或P<0.01
2.4 影响溃疡生长的因素 对两组患者以溃疡愈合时间为应变量(y),以病情程度(Wagnar分级)(x1)、血浆白蛋白水平(x2)、血浆肌酐水平(x3)、糖尿病病程(x4)、糖尿病足部溃疡病程(x5)、心功能分级(x6)、吸烟程度(吸烟时间×吸烟量)(x7)为自变量作逐步回归分析,y=8.17+0.051x1+0.060x2+0.029x3,复相关系数0.83,F=54.36,F>F(0.01),P<0.01。
3 讨论
  
  糖尿病足部溃疡是以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为基础,在某些诱因如外伤、穿鞋不当等作用下,产生创口,诱发感染,导致溃疡的出现 [2] 。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明显降低 [3] ,血管病变造成下肢缺血、缺氧,使感染扩散,组织坏死加重,使得溃疡进行性加重,难以治愈。
据报道,糖尿病足部溃疡处成纤维细胞形态已发生了明显的异常,细胞及细胞内的细胞器均显著膨胀扩张[4] ,其功能是否也发生了异常改变则未见报道。同时有不少研究显示,细胞周围的组织液中的各种细胞生长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等的含量显著下降 [5] , 种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糖尿病足部溃疡的愈合。所以,从理论上讲,补充适量的细胞生长因子可能会促进糖尿病足部溃疡的愈合。在美国,Embil等利用基因重组合成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来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其结果不仅缩短了溃疡的愈合时间,而且也提高了溃疡的治愈率,减少了截肢(趾)的发生 [6] 。在国内,朱西娥等利用生物合成的表皮生长因子(贝复济)来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也取得类似结果 [7] 。当然,正因为造成糖尿病足部溃疡难以治愈的原因很多、很复杂,所以,单纯补充细胞生长因子,其效果不会十分理想。

  已有不少研究证明,黄芪具有排毒排脓、生肌止血的作用,还可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并能使坏死组织细胞恢复活力,常用来治疗各种疖、痈等,但详细的机理未明。本研究在积极全身综合治疗、溃疡局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以外喷表皮生长因子为对照,使用黄芪提取液持续湿敷,结果显示使用黄芪提取液的患者其溃疡部位出现肉芽的时间、溃疡愈合的时间均与外喷表皮生长因子患者相近,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且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其截肢(趾)率亦与外喷表皮生长因子患者相似,并显著少于对照组,说明外用黄芪湿敷具有外喷表皮生长因子几乎同等效果,能显著缩短溃疡愈合时间,提高溃疡的治愈率。至于其原因,我们推测黄芪可能通过恢复溃疡局部成纤维细胞的形态与功能,增加成纤维细胞周围各种细胞生长因子的含量,或者通过增加成纤维细胞表面生长因子受体数量或敏感性发挥作用。
另外,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观察了病情程度(Wagnar分级)、血浆白蛋白水平、血浆肌酐水平、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足部溃疡病程、心功能分级、吸烟程度等7项指标对溃疡愈合的影响,发现影响溃疡愈合的因素主要为溃疡病变的程度、血浆白蛋白水平、血浆肌酐水平。也就是说,溃疡病变轻、血浆白蛋白水平高、血浆肌酐水平低甚至近于正常者溃疡容易愈合,且愈合所需要的时间短;反之,溃疡难以愈合。所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血浆白蛋白水平低,或者有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应着重加强糖尿病教育,加强足部护理,尽可能避免足部溃疡的发生。对溃疡病变已很严重,血浆白蛋白水平低,或者有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在作好各种准备的前提下,尽早手术治疗,可能会减少死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New JP,McDowell E,Burns E,et al.Problem of ampu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diabetes.Diabetic Med,1998,15:760.
2 Gonzalez ER,Oley MA.The management of lower-extremity diabetic ulcers.Manag Care Interface,2000,13(11):80-87.
3 肖正华,廖军,陈定宇,等.血浆免疫指标变化与糖尿病足部感染.广州医学院学报,2002,30(1):35-37,43.
4 Loots MA,LammeEN,Mekkes JR,et al Cultured fibroblasts from chronic diabetic wounds on the lower extremity(non-insulin dependent diaˉbetes mellitus)show disturbed proliferation.Arch Dermatol Res,1999,291(2-3):93-99.
5 Mansbridge JN,Liu K,Pinney RE,et al.Growth factors secreted by fiˉbroblasts:role in healing diabetic foot ulcers.Diabetes Obes Metab,1999,1(5):265-279.
6 Embil JM,Nagai MK.Becaplermin:recombinant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a new treatment for healing diabetic foot ulcers.Expert Opin Biol Ther,2002,2(2):211-218.
7 朱西娥,刘德辉,冯毅,等.表皮生长因子促糖尿病足坏疽皮肤生长的临床观察.中华医学杂志,1996,76(11):862.

  ˇ 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2002,14号)、广州市卫生局(2001,13号)、广州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
  作者单位:510180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回复

回到 “中医外科”